
2022年《財富》中國最佳設計榜,意在表彰那些從人的真實需求出發,著眼于解決某一個復雜問題,具有商業前景或者能夠為社會發展帶來持續影響的優秀設計。在我們收到的數百項申報項目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充滿智趣的作品,它們或是一棟造型簡潔優雅、智能環保、體貼殘障人士的寫字樓,或是一所專為病患提供臨終關懷的小型醫院,或是一套顛覆我們視聽體驗的穿戴設備,或是一款專門幫助老年人適應數字技術的APP。無論是否具備一個物理形態,這些設計都以創新的方式,改善了一個人群的生活質量或提高了社會的整體效率。
在經歷了數十年財富積累后,中國企業正在全球價值鏈上迅速攀升,中國社會正在完成現代化轉型,這都讓中國成為設計的熱土。我們希望《財富》中國最佳設計榜可以見證“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蛻變與躍升。以下是首次登上這一榜單的50個最佳設計,我們向創造了它們的設計團隊表示敬意與祝賀。 ——本刊編輯部
V系列農業無人機
區別于傳統多旋翼無人機,極飛V系列無人機采用革命性的傾轉雙旋翼結構,使飛行器高度適用于農業生產,可一機多用于自動化農業噴灑、播種與測繪;使用者只需通過在智能手機或單手遙控器上簡單設置參數,便能使它全自主運作。
大疆總部天空之城
大疆總部大樓,是全球頂尖設計團隊福斯特繼蘋果總部之后的又一力作,最大亮點在于其全鋼結構雙塔,總用鋼量5.5萬噸的12個鋼結構玻璃立面箱體“懸掛”其上,不僅創造出輕盈的懸浮效果,還解放了地面空間,為市民和員工提供一個寬闊的綠色休憩之地。
融創1890 · 漢陽鐵廠改造
創建于1890年的武漢漢陽鐵廠,是中國鋼鐵工業的起點。設計師們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結構、場地關系、所有直徑超過50厘米的樹木,以抬升至空中后扭曲的屋頂連接兩處主要廠房。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武漢文創藝術商業核心區,為各地重新利用工業用地提供了范本。
“舊鞋新生”中國環保計劃
通過這一環保再利用項目,耐克中國團隊已在國內建造了15個Nike Grind運動場和活動空間,累計用到141噸環保材料,由在中國回收的910,984雙舊鞋轉化生成。自2021年底,耐克攜手同濟大學,開始探索更高效的廢舊運動鞋循環體系。
Peelsphere可降解生物材料
這種百分百可循環利用的生物材料,充分利用水果廢料與海藻的潛能,可回收、重新設計、重新使用,在土壤中最快6個月內實現完全降解,美學與高性能并重,為皮革和合成皮革提供了理想替代品。
水母智能設計平臺
這個設計平臺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為小微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設計,可以實現快、對、美、省、大規模的設計交付能力,高峰期日生成超百萬個logo,設計費用低至幾十元,每款設計可為企業平均節約資金1,000元。
漂浮的森林:南昌魚尾洲
設計師將南昌市內一片56公頃、嚴重污染的水產養殖塘和煤灰場改造成了一座漂浮森林。它調節雨澇,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地,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種與自然聯系的新方式,并為中國城市應對洪澇、修復生態、增加城市休閑空間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范例。
NICE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
這個由設計驅動的社會創新實驗打破了大學的高墻,將一系列小而互聯的跨學科實驗室和摩登生活場景引入校園附近的一條老舊馬路,讓高學歷的知識人在5分鐘內就能找到工作室、咖啡和同伴。在抗疫中大顯身手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就誕生于這里的一個實驗室。
上海楊樹浦電廠改造
楊樹浦電廠曾是遠東第一大電廠,有“中國電力搖籃”之稱。設計師傳承其獨特的歷史和工業基因,以一根曾經的煤傳送帶為紐帶,將新老機組連結成一座“線型”博物館,將曾是上海最高建筑地標的兩根煙囪予以保留,以光影投射,讓當代藝術融入歷史記憶。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設計師著眼于解決中國大型醫院面對的幾大痛點:交通擁堵、事事排隊、缺乏隱私、物流混亂,通過精心設計周邊路面和院內布局,采用智慧物流和大量景觀設計,讓就醫過程更高效愉悅。醫院通過景觀與商業連接臨近的社區,轉變為一種多功能公共設施。
臨汾路街道社區醫院安寧病房
伍茲貝格的這一公益項目,著眼于臨終患者。通過對上海市靜安區一家社區醫院病房的布局、用材、設備、色彩、音效的設計改造,設計師為臨終患者營造出安寧的、充分顧及隱私的護理環境,讓患者有尊嚴地走過人生的最后時刻。
丁蜀成校
以紫砂工藝出名的丁蜀鎮有中國“陶都”之稱,每年為1.5萬人提供陶藝培訓。設計師們借鑒傳統工坊松散布局的特點,在1萬平方米的空間內創造了一個低密度、漫游式的教學場所。它不僅成為丁蜀文化生活的核心,也改善了周邊農村社區的公共文化生活。
優頤樂輔助行走機器人
利用機器人AI智能交互技術,這款機器人能提供輔助行走以及康復訓練兩項服務。精準的驅動輪阻力控制使得用戶可以選擇被動跟隨輕松前進,無需大力使用上肢,無需擔心忘記剎車,導航功能可以帶領用戶在樓宇內不同地點之間移動,同時還具有娛樂功能。
Mech-Eye工業3D相機
這款相機可在各類典型環境光照度下,對各類典型物體產生結構完整、細節豐富、邊界清晰的高質量3D數據,可以實現在車間、物流倉庫、鋼鐵加工等易被環境光干擾的場景中的長期穩定運行,并提供開放接口,可輕松快速部署各類復雜的智能機器人應用。
Mate Xs 2 智能手機
這款業界最輕薄的可折疊智能手機由一塊屏幕直接展合,通過獨有的鉸鏈設計和高精尖材料實現展開無痕、閉合無縫,耐磨性好,還具備強大的拍攝、續航、多媒體等性能,代表了華為對折疊屏路線的持續押注。
藍馬甲行動
這一旨在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公益項目,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走進社區、商圈,教會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普及防騙反詐知識、提供社區便民服務。迄今17700余位志愿者已累計幫助32萬多社區老人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
藍風鈴無障礙計劃
2021年6月起, 這一計劃通過“無障礙商家服務工具包”為殘障人士開設和就業的小店提供支持,包括語音翻譯IoT設備、3公里戶外廣告支持計劃、支付寶流量扶持、無障礙溝通物料等,支持小店參與數字化經營。
十如生態工業園
十如位于風景秀麗的廣西桂林,原址是一座過度開發導致地貌嚴重破壞的磚廠。設計師將低洼地重塑為富有生物多樣性的景觀水體,將一座智能低碳的大型紡織與制衣生產基地融合于山水之間,提升了員工的尊嚴感,改變了外界對中國制造的傳統印象。
蘇州仁恒倉街
在對這片蘇州古城的更新中,設計團隊沒有一味復古而流于古板沉悶,而是以現代手法呈現蘇州傳統美學,讓年輕一代更有代入感。起伏的屋面蘊含著古蘇州的文脈,而外立面的編織肌理則是從經緯交織的蘇州絲綢中獲得了靈感。
中心圍村漸進式微更新計劃
深圳龍崗區的中心圍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周邊高科技企業林立,村內屋舍密集,人群關系復雜。設計師們摒棄傳統的“大拆大建”,采用“漸進式微更新”策略,局部拆解升級,保留城市記憶,引入復合商業文化業態,模糊城與村的邊界。
廣州城市變電站原型
如何將一座傳統變電站融入城市景觀?設計師們以位于廣州“南肺”海珠濕地的這座變電站為樣本,借鑒廣州街巷建筑的城市肌理,采用零碳技術,引入都市農耕理念,融合教育、展覽、文化、餐飲等體驗,設計出一種創新型的公共空間。
職場人時間捐贈計劃
領英搭建了一個靈活高效的線上溝通渠道,幫助尋求職業成長的青年職場人與職場“導師”相連,進行一對一配對交流。截至2022年5月底,已有6.4萬來自海內外各行業的職場人加入計劃成為導師,學生累計發出6.4萬次輔導申請。
MMC健康便利店
歐姆龍與眾多藥房連鎖合作,為健康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在終端藥店部署與院線同等專業的醫療設備,讓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等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輕松進行檢測,持續監測,實現早預防、早治療及早預警。
無盡之形數字家具
根據個性需求來定制和按需生產的數字家具,實現了從工業化海量制造到數字化精準創造的轉變,既彰顯個人品味,又避免資源浪費。這一品牌的標志性作品Sensor Chair裝有66個傳感器,讀取身體姿勢的各項曲線數據,基于數據,計算機能即刻生成豐富而無窮的座椅形態。
工業軟件RoBIM
在這一軟件的助力下,配合視覺傳感器的機器人能更好地“讀懂”施工圖紙,通過自主學習,自動生成運動軌跡和加工方式。在仍然“人山人?!钡慕ㄖI,這一技術能提升建筑的預制水平、提高施工準確度、減少人力成本和資源浪費。圖中長沙江瀚南湖花園生活館這一智能制造項目就獲得了RoBIM的助力。
履帶水下機器人
這款配置履帶底盤的水下機器人可以行走在淤泥、坡面、壩體、管道中,應用于大壩檢測、大型輸水管道檢測、焊縫檢測等工作中,取代高危險性的人工檢測,已被應用于南水北調項目長隧洞的定期巡檢和應急排查中。
DavidHugh無重懸浮椅
采用精妙的純物理機械結構設計,結合生物醫學工程和腦神經科學,這款椅子通過組合28個軸承滾珠,令使?者的身體重?持續穩定且只在?平?向上運動,因而產生?重懸浮體驗。使用者能快速放松身心,改善情緒,進入冥想狀態。
Mochi充電機器人
全球首臺綠色充電機器人,具備智能駕駛與自動充電功能,在停車場等場景能聽從電動車主的召喚前往充電,解決充電設施資源不足等難題;所充電力均來自可再生能源,讓車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100%綠色出行。
Flipdot Matrix
這一置于上海天文館大廳的巨型電子翻片點陣裝置,靈感來自星辰大海。每片圓點一面白一面黑,仿佛一顆被二維化的行星,在接受了主恒星的能量輻射后被照亮,黑白循環就如同晝夜交替。當近乎10萬粒圓片共同作用時,恰似一個在書寫文明故事的星團。
海豹
基于比亞迪的e平臺3.0,這款電動汽車將刀片電池與整個車身融為一體,讓整車剛性再加強;通過全球首創的電驅升壓快充技術,充電5分鐘,最大行駛里程可達150km;極致流線動感的外形姿態,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品味。
Aion Y
這款純電動SUV秉持節能環保的設計原則,形似一臺“面包車”,卻擁有0.278Cd的超低風阻,最大限度節約電能;內飾巧妙運用天然環保材料,又不失色彩創新。車內智能娛樂功能支持5G瞬間傳送車載視頻到APP發布,吻合年輕一代生動有趣的生活觀念,順應了他們的綠色消費觀念。
可移動式“火眼”系列
應對新冠疫情中飆升的檢測和救治需求,這一系列包含氣膜采樣亭、氣膜核酸檢測實驗室、氣膜隔離病房等,具有模塊化、低能耗、易搭建、可收納、可循環等優點,用創新設計確保內部負壓環境和排出氣體的清潔度,已作為抗疫“中國名片”輸出海外,服務上千萬人次。
九女峰“故鄉的月”儀式堂
在泰山九女峰神龍大峽谷中,一個直徑12米的白色半圓腔體建筑被安置在山澗旁,與水中倒影融為一體,有如山谷中升起一輪滿月。這座用來舉行婚禮儀式的建筑物,室內幾乎不設任何裝飾,最大化地融入自然,讓新人們置身喧囂之外,聚焦心中那一刻的圓滿。
迪拜水電新總部大樓
晶科能源中標的迪拜水電局新總部大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高度最高的單體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項目,采用光伏屋頂和幕墻進行發電,實現零碳排放,預計在未來 25 年內減少總共 145,000噸碳排放。
攜程數字內容改版
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旅游業停擺之際,攜程通過激進的內容營銷幫助旅游業展開自救,通過改版主頁和社區、推出直播、打造星球號和攜程榜單等內容產品,輔以算法推送,提前搶占旅行者心智,提高了轉化率,為疫后全球旅行的重啟做好了準備。
云朵無尺碼內衣
這個“無尺碼”系列內衣,大幅提升了中國女性內衣穿著的舒適程度,解決過去困擾許多女性的內衣尺碼選擇、受鋼圈束縛的穿著體驗問題,解放了曾被“聚攏、厚模杯”等意識束縛的女性,鼓勵她們更多地探索身心自由。
上海外灘金融中心
這一大型綜合體位于外灘南端,被設計為歷史城區和新金融區之間的一個連接點。其業態豐富,包含辦公、商業、零售和文創,使金融集聚帶擴展至黃浦江南岸。建筑外立面上一層可轉動的金屬棒幕墻層疊交錯,宛若一排排搖曳的銅竹,呈現出非凡的光學效果。
云南東風韻藝術中心
在地處云貴高原的彌勒,這座藝術中心以自由質樸的形態來消釋作為外來建筑的體量感。設計師倚就粗獷的山體輪廓,在赤紅的高坡場地上建立起了一座低矮的“紅色石陣”。藝術中心主體為鋼結構,外立面采用赤紅色混凝土裝飾幕墻,與周邊環境渾然天成。
長安唐村
位于終南山腳下的這座古村,曾是歷代文人雅士的詩酒田園,進入新世紀逐漸破敗荒蕪。設計師遵從“高設計、低技術”理念,對各類型的建筑用以不同的修繕策略,最大限度保留古村風貌,同時引入了藝術民宿、鄉村大講堂,民俗體驗等一系列功能空間。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坐落在香港西九文化區海旁的這座博物館形似方鼎,散發著中國古典氣質,實質則是一座使用了先進技術和材料的現代建筑。借鑒北京故宮延中軸線呈平面遞進的結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則改為沿著縱向的三個中庭引領參觀者不斷向上探索。